- +1
奔流十年|高樓、江邊、里弄,黨建在人民需要的每一個地方
【編者按】
風雨兼程,我們站在又一個“十年”節點之上。
十年很短,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一瞬,猶如浪花一朵。
十年很長,足以讓高樓拔地而起、幼苗茁壯成長、一座城實現新的跨越。
滾滾時代洪流,立潮頭,踏浪行。
2022年9月起,澎湃新聞推出“奔流十年”系列報道,探尋記錄黨的十八大以來上?!皹O不尋常、極不平凡”的發展之路。本篇聚焦“為人民”的黨建如何引領高品質生活。

祝碧晨 設計
在上海的新天地商圈,中共一大會址是當之無愧的地標。
在高樓林立的寫字樓,上海的樓宇黨建已走過20余年。
在連綿的黃浦江畔,在舊改基地,在新興產業群……處處都能看到“黨建”紅旗,鮮明引領。
作為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紅色,一直是這座城市最鮮明的底色。
十年來,上海的黨建始終謹記“要走在全國前列”的叮囑,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
深入挖掘“黨的誕生地”紅色資源

2022年10月4日,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一大紀念館國慶假期吸引眾多參觀者。視覺中國 圖
中共一大紀念館宣教部主任楊宇,見證了這些年人們對建黨知識以及紅色文化需求的高速增長。
最早的中共一大紀念館,建于1952年,1998年進行第一次大規模擴建。2016年,展廳擴容,展覽面積從原來的480平方米擴容到近1000平方米。
2008年,中共一大紀念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按照規定,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參觀人數,每年應不低于50萬人次。之后多年,一大紀念館年參觀量穩定在50余萬人次。
2017年底,“尋訪初心之旅”的熱潮被掀起,一大紀念館參觀人數井噴式增長,紀念館當年參觀人次達83.5萬,刷新了參觀人次紀錄。之后兩年,紀念館年參觀量均突破140萬人次。
2019年,一大紀念館百年建黨獻禮工程啟動,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中共一大紀念館新館落成,展廳面積總計3700平方米。即使紀念館從6月3日重開,當年客流量也達145萬人次。
至今楊宇的手機里,仍存著“一大”金牌講解員在春秋航班講“初心黨課”的照片。
那是2020年,一大紀念館和春秋航空合作的一堂“空中黨課”,將建黨故事搬上藍天。
“早上的航班,我們本來以為參與的人不會多,但是沒想到現場氣氛特別好。我在朋友圈發了一張乘客紛紛舉著手按服務鈴的圖,朋友問我發生了什么?其實那是他們在搶答?!睏钣钫f道。
五年來,上海全面啟動實施“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發掘好、保護好、利用好紅色資源,重點推進“一館五址”建設保護。上海以中共一大紀念館為主,以全市600多處紅色遺址、舊址及紀念場館為支撐,聯動全市1萬多個黨群服務站點,編制“紅色文化地圖”,更編織成一張黨員教育網絡,在黨的誕生地打造黨員教育的“紅色殿堂”。
初心黨建,從這里出發。
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上海最繁華的寫字樓,也許藏著最新潮的黨建探索。
“寸土寸金”的南京西路商圈,恒隆廣場六樓有一個特別的空間,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展示了恒隆廣場所在地距今90多年前的“紅色基因”——中共中央秘書處設立與運作機關的舊址。
這里不僅是恒隆廣場聯合黨委及樓宇內各類黨群團體的活動場地,也是他們策劃參與周邊社區治理項目的重要空間。
2021年,陸家嘴冒出了個新鮮事兒——“樓事會”,將居委會模式向樓宇嫁接。這標志著上海的樓宇黨建進入“4.0版”,樓宇,成為一個個“豎起來的社區”。

2021年3月18日中午,沈筠組織支部黨員在陸家嘴金融城黨群服務中心,利用午休時間學習黨史。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資料圖
按照精準匹配的要求,陸家嘴每個“樓事會”都有“樓宇集成服務商計劃”和《樓事服務指南》,必備三張清單:資源清單、問題清單、項目清單。三張清單把企業關心的服務,送到樓宇離黨員群眾最近的地方。
太平金融大廈“樓事會”成立不久就收到反映:早高峰期間停車場出入口擁堵?!皹鞘聲钡谝粫r間聯系浦東交警一大隊,協調將大樓出口處停車帶改造為出租車臨時停車點,以避免車輛長時間??啃纬蓳矶?。
“樓事會”的快速反應和工作效率,得到樓內企業的極大肯定。大廈業主為此非常感動,事后主動提供300平方米辦公場地打造黨群服務站,構建“組織反哺”的黨建新模式。
普陀區近鐵城市廣場等10幢“億元樓”也試點建立實體化樓宇黨委和“樓委會”。街道選派專職工作者駐樓擔任書記,并由街道分管領導任“第一書記”。
近鐵城市廣場“樓委會”與周邊社區共同打造“1℃空間”共建品牌,倡導外賣小哥與社區老年人結對,利用空閑時間陪伴老人聊天、關心老人生活,社區也向外賣小哥開放黨群服務站點和社區食堂,提供休憩、閱讀和用餐的空間,推動樓宇和社區互相提供“1℃溫暖”。
截至2021年6月,上海共有1569幢商務樓宇,90%的重點樓宇建立了樓宇黨組織,共組建樓宇黨組織2700多個。
高質量樓宇黨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人民”的黨建,引領高品質生活
黨建,在人民需要的每一個地方。
過去幾年,上海濱江貫通到哪兒,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兒?!盀I江黨建”成為全新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品牌。
90歲的全國勞模黃寶妹,喜歡在楊浦濱江走一走,吹吹江風。2017年底,隨著黃浦江兩岸45公里的岸線公共空間全部貫通開放,上海持續十余年還江于民的努力終于達成目標,黃寶妹親眼看見曾經的“工業銹帶”變身“生活秀帶”。
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區的42公里岸線公共空間也基本貫通?!耙唤缓印?,上海市中心壯麗的水岸線貫通開放,成為市民的公共空間。

2022年9月30日,上海,近日,靜安段蘇州河沿線長壽路橋下貫通點經過數月的連續施工,實現景觀再提升。視覺中國 圖
實現水岸公共空間的貫通,絕非易事。黃浦江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的45公里,橫跨上海5個區20個街鎮,其中既有眾多輪渡碼頭、環衛碼頭、海事碼頭等市政設施,還有一些部門、企業的“專用”岸線。條塊壁壘、機制束縛……如何打通沿線斷點堵點?
黨建,成為引領在前、貫穿始終的發力點。
面對主體多、工期緊、要求高等挑戰,上海各區依托黨組織堅強紐帶,建立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簽訂共建聯建協議,確保整體開發創新機制有序推進。針對沿線人群多元、需求多樣等特點,構建“珠鏈式分布、屬地化管理、綜合性功能”的黨群服務站點體系,讓黨旗在濱江高高飄揚。
截至2021年5月,上海黃浦江濱江沿岸共建立黨群服務站點近50個。在蘇州河沿岸,長寧區統籌建設5個“寧聚蘇河·黨群驛站”,普陀區計劃建設25座驛站。
黨建,在每一雙飽含期待的雙眼中。
寶興里,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共產黨人的發動下,這里的居民群眾成立了上海第一個居委會。數十年變遷,舊區改造成了這里最大的民生期盼。
2020年6月26日,黃浦區外灘街道寶興里舊改最后一戶居民搬遷完畢,僅用172天就實現了1136持證居民100%自主簽約、100%自主搬遷,創造了全市大體量舊改項目居民簽約、搬遷完成時間的新紀錄。
這樣的速度,得益于寶興里舊改群眾工作“十法”?!懊恳环N方法,都是社會治理能力在基層社區的生動實踐?!睂毰d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麗華說道,黃浦區成立了區黨建引領舊區改造聯席會議,破解舊區改造中的資金、容積率兩大“攔路虎”,探索黨建引領超大城市舊區改造的新路徑。
黨的根基,始終在人民身上?!盀槿嗣瘛钡狞h建,引領高品質生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2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