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發力水稻生物育種:大北農旗下金色農華種業與中國農科院合作
今年8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的通知》,根據企業創新能力、資產實力、市場規模、發展潛力等情況,遴選了69家農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產種業企業機構,集中力量構建“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國家種業企業陣型,加快打造種業振興骨干力量。
其中,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北農”,002385)入選生豬補短板陣型,旗下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色農華種業”)入選水稻強優勢陣型。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金色農華種業合作簽約。據悉,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科研、技術和市場優勢,聯合開展水稻基因編輯技術研發和生物育種推廣應用,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進程。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副所長王文生和金色農華種業水稻種業事業部副總經理林勇分別代表雙方簽約。

中國農科院作科所所長錢前院士指出,基因編輯技術在作物育種中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作科所在農作物基因編輯研究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此次合作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共同推進基因編輯前沿技術和種質創新及產業化推廣應用,對于提升我國種業科技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他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快推進水稻種質創新與轉化應用;二是通過合作加速推進團隊建設;三是通過合作為企業培養一批科技人才。
北京創種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創種科技”)常務副總裁陽慶華則表示,將以此次簽約作為加強和深化合作的契機,希望雙方進一步加深生物育種技術、材料以及團隊間的交流融合,充分發揮各自在技術創新、材料創制、產業化推廣等方面的優勢,合力打造更為高效的水稻育種新模式,助力國家種業振興。創種科技成立于2021年,系大北農全資子公司。
據官網介紹,金色農華種業成立于2001年10月,是集科研、繁育、生產、加工、推廣為一體的大型種業科技企業?,F由創種科技持股99.97576%,大北農另一家全資子公司北京科高大北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股0.02424%。
在研發上,金色農華種業擁有50-80后專家領軍的科研團隊??蒲谢夭季址矫?,在湖南瀏陽、安徽全椒、江西南昌、云南保山、廣州白云、海南三亞設有育種站,在水稻主產區設置覆蓋較全面的鑒定測試點,實現分子育種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的高效結合。
種業是大北農的業務之一。今年上半年,大北農種子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1.35%,種子銷售數量為867.13萬公斤,同比增長16.8%;銷售收入為18143.59萬元,同比增長3.0%。其中,水稻種子銷售收入15969.82萬元,同比增長24.9%。
對于該業務板塊,大北農在今年半年報中指出,公司搶抓時機,快速布局生物育種賽道。先于2004 年成立植物基因工程專家委員會,后于2010年成立大北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021年,公司子公司北京創種科技有限公司拓展生物技術應用邊界。
在品種布局上,大北農已獲得12個轉基因抗蟲、耐除草劑玉米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和3個轉基因耐除草劑大豆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在生物技術專利上,公司轉基因抗蟲耐除草劑玉米和大豆產品,已通過ETS和ISO9000雙重認證,累計獲 得國內發明專利99件,國際發明專利37件。
同時,大北農稱,公司的生物技術已建成包括基因克隆、性狀整合、品種選育、產品開發、應用推廣等環節在內的轉基因育種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成熟體系。
就在近日披露的一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大北農稱,通過12年的技術積累,生物育種性狀產品有領先優勢。目前公司在性狀產品上已形成了預商業化第一代、在研第二代、儲備第三代,獨立自主、持續升級的產品線布局。公司繼續拓展生物技術產業,布局玉米和大豆的第二代、第三代產品和技術創新十年研發計劃,啟動耐旱、耐新型除草劑等新基因挖掘工作,同時健全研發體系,拓展基因編輯等技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2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