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4
快評|俄羅斯“部分動員”系通過法律手段釋放兵員,象征意義更大
當地時間9月20日,俄軍控制下的烏克蘭四大地區接連宣布啟動快速公投,以便申請加入俄羅斯聯邦,包括東部地區的盧甘斯克州和頓涅斯克州,以及中部地區的扎波羅熱州和西南部的赫爾松州。9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啟動“部分動員”,動員30萬左右的預備役兵力投入烏克蘭戰場。顯而易見,上述安排反映了戰略層面的協調行動。
毫無疑問“部分動員”是俄烏沖突中的重要節點,使俄烏沖突籠罩在擴大化、升級化和長期化的陰影中。但也應看到,目前的“部分動員”和真正的戰爭總動員相去甚遠,更多屬于解決短期軍事危機的權宜之計,屬于通過法律手段釋放兵員,其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效果。
對于俄羅斯而言,把國內千家萬戶拖入戰爭,有很大政治風險。對俄方而言,最理想的局面是國外軍事沖突照打,國內民眾生活照舊。為此,俄羅斯雖然在烏克蘭展開了大規模軍事行動,但始終沒有向烏克蘭宣戰,也沒有正式啟動兵役法中規定的戰爭狀態下義務兵大規模出國參戰。其目的就是盡可能避免俄烏沖突對俄羅斯國內民眾的影響。
如果實施總動員,將意味著國民經濟整體轉向戰時經濟體制,實施戰時交通管制和物資配給,宣布全國或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以及大規模派遣義務兵和預備役人員出國作戰。一方面,一旦實施戰爭總動員,每一個俄羅斯公民都將深受影響,每一個家庭可能都有人上前線。這顯然不是俄羅斯社會所希望的,更不是俄羅斯政府所能承受的。另一方面,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總動員就意味著宣戰,意味著國家要整體性全力投入大規模戰爭。一戰前夕歐洲大國在一周之內相繼啟動總動員,進而導致世界大戰的爆發。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人類開始吸取戰爭的教訓,總體戰的理念已經被逐步淘汰。國家有責任使平民盡可能遠離戰火,這種理念已經成為了世界的潮流。除非遭遇全面入侵,很少有國家會實施總動員。
對于俄羅斯而言,本次動員屬于部分動員,而非總動員。屬于有限的軍事動員,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國防動員。從動員的人員看,主要是預備役人員,或具有軍事技能的人員,而不涉及普通民眾和義務兵,更不涉及廣泛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等。本次動員的目的有三個方面:第一,應對緊迫的軍事危機。目前在1000公里的戰線上,俄軍因兵力不足全面轉入戰略防御,尤其在東段的頓巴斯地區遭受重大挫折,在而西端的赫爾松和中段的扎波羅熱也是岌岌可危。由于俄軍能夠出國作戰的合同兵已經枯竭,而義務兵受制于兵役法無法大規模出國作戰,為此,急需把部分預備役人員動員起來,并以合同兵的形式派遣到烏克蘭前線。第二,烏克蘭四個州宣布入俄公投,實際上亮明了俄方對這場沖突的底牌。但與此同時,這也會刺激烏軍加大進攻力度。部分的軍事動員實際上也是在為下一步的沖突做準備。第三,俄羅斯作出了未來可能實施總動員的姿態,是一種具有象征意義的威懾行動。
當然,對于俄羅斯這樣的軍事大國和核大國而言,即使是部分動員,依然是非常危險的。一是未來隨著戰局的變化,會不會進一步啟動全面的國防動員,甚至是總動員?二是如果四州入俄公投通過后,就意味著俄烏沖突將覆蓋“俄羅斯國土”,根據俄羅斯核戰理論,啟動核力量的門檻大大降低了。三是未來如果動員規模擴大,東歐國家甚至歐洲國家會不會相應啟動動員,這種局面將引發大戰席卷歐洲的風險。最后,一旦進一步升級動員級別,俄羅斯國內是否有足夠的承受力,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李昊,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西部邊疆中心副主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2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