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4
一個實現碳中和的循環經濟樣本
中國追求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歇。
2009年1月1日,中國循環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同年,廣西賀州建設了循環經濟園區。時隔11年,2020年,中國莊嚴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次年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
擁抱清水凈土,擁抱白云藍天。至此,推進可持續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
作為經濟社會的主體,企業在實現雙碳上發揮著重要角色。事實上,中國企業始終響應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華潤,這個有著83年歷史的大型多元化企業,是這場探索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一個集經濟、技術和社會于一體的系統工程
共生,意味著用從未有過的緊密相連,更長久地解決富余與渴求之間的彼此需要。當這樣的共生發生在企業內部,就驗證著關于可持續發展理論中的一個特定名詞——循環經濟。
根據相關部門官網2005年《循環經濟理念及其產生背景》一文,這一概念要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源于美國經濟學家波爾丁提出的“宇宙飛船理論”。波爾丁對傳統工業經濟“資源—產品—排放”的“開環”范式提出了批評。
該文章指出,循環經濟是融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為一體,把經濟活動重組為“資源利用—產品—資源再生”的封閉流程和“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環模式。它強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共生,是集經濟、技術和社會于一體的系統工程,包括大中小三個層面,即企業、區域和社會。
由此可見,循環經濟與當前的碳達峰碳中和一樣,都是牽動整個經濟社會的系統性工程,是一場工業文明的綠色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該文章發布的同一年,相關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傳統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仍未根本轉變,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嚴重。
什么是循環經濟,如何發展循環經濟,彼時的中國,亟待出現一批探索者。為此,意見專門提出:“通過試點,提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大技術和項目領域,進一步完善促進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降低污染排放強度的政策措施,提出按循環經濟模式規劃、建設、改造工業園區以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的思路,樹立一批先進典型,為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提供示范?!?/p>
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者
2009年,廣西賀州建設了循環經濟園區,成為這一模式的探索者。同年,循環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這讓探索者有了摸著石頭過河的底氣
華潤電力華南大區副總經理左俊杰回憶了建造的來龍去脈,“當時華潤集團就考慮利用產業多元化,這種我們國家少有的產業特點,做一個循環經濟的樣板”。
對于為何選建在賀州,左俊杰說,“因與廣西政府有著很好的合作,同時出于幫扶落后地區的目的,我們最終把地址選在了廣西最貧困的賀州”。
賀州是一個綠水青山的地方,為了不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賀州電廠按照國家當時的最嚴格的環保標準來進行建設。它是廣西第一家同步建設脫硫、脫硝除塵三大環保設施的電廠,而且跟電廠同步投產。
事實上,首先入駐試驗田的是華潤水泥廠,生產出來的水泥建造了電廠。一年后電廠投產,水泥廠的廢渣成為電廠的原料。
兩年后,華潤家族另一個兄弟華潤啤酒也加入進來。華潤雪花啤酒(廣西)有限公司總經理郝國柱這樣解釋啤酒廠的加入,“啤酒廠廢棄的硅藻土屬于很難處理的危險廢物,與水泥協同之后,硅藻土就成了生產水泥的骨料”。
復雜的化學反應和能量轉換變成了簡單易懂的協作鏈條。電廠消化了水泥廠的廢渣,水泥廠消化了啤酒廠的廢料,啤酒廠利用了電廠的高溫蒸汽。至此,一個封閉循環的體系完成, 三家企業如同結義的三兄弟成為不可或缺的耦合關系。
賀州循環經濟園區不僅實現華潤企業內部的循環發展,還成功地將外部企業帶入了這個閉環體系。2017年。賀州華潤電廠歷經14次大規模試驗,成功地將電廠周邊地區大理石企業產生的廢漿,利用到電廠煙氣脫硫系統中,最終生成工業用的石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曾在2020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上指出,“無廢社會”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事業,要依靠企業、政府、公眾組成的“黃金三角”,腳踏實地分步實施,從“無廢城市”試點走向“無廢社會”,實現社會、經濟和環保共贏。
無論是水泥廠生產的廢渣、啤酒廠的廢料還是大理石企業生產的廢漿,都屬于杜祥琬所說的要處理的廢棄物,而處理好這些廢棄物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題中之義,是建設無廢社會的基礎。
一個實現雙碳愿景的重要途徑
在2020年11月份召開的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上,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高度肯定了“十三五”時期我國循環經濟事業取得的顯著成效。同時,他還指出,“十四五”時期循環經濟是實現2030“碳達峰”目標和2060“碳中和”愿景的重要途徑,建議“十四五”時期做好循環經濟頂層設計、創新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推動企業間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合作。

事實上,中國的企業已經為新發展階段的循環經濟打下了基礎。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國企業管理科學基金會共同完成的《“十三五”以來中國企業節能減排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近九成企業每年均能完成節能減排年度目標。企業節能減排工作水平與質量進一步提升,其中有九成企業節能減排的組織與制度建設“力度更大、更加成熟規范”,85%的企業對節能減排技術和設備的投資額“繼續增加”。
華潤在這方面已實踐多年。近期發布的華潤集團2020年社會責任報告顯示,華潤超額完成央企負責人第六任期節能減排考核年度目標任務。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11.28%、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8.50%、COD排放量同比下降47.44%,環??偼度脒_23億元。
梳理華潤集團歷年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來看,華潤每年都在環保上投入巨額的經費。從2014年開始,華潤每年投入環保改造的經費數以十億計,僅2017年一年就投入近17億元對煤電企業進行節能減排改造。在歐洲標準被視為全球最高環保標準的今天,華潤43家熱電廠里有40家整體排放量優于歐洲排放標準。
可以說,從2009年建設賀州循環經濟園區至今,華潤,這個循環經濟模式探索者,在節能減排上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是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個縮影。
一個環保產業生態的打造

在取得整體性成績的同時,我們應當意識到,企業在節能減排上還面臨很大的困境。上述報告的主筆人,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指出,企業開展節能減排面臨的最大困難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國家規定的能耗與環保標準越來越高,但企業自身的專業知識儲備不夠,缺乏相應的新技術;二是節能減排項目補貼有限,資金壓力主要集中在企業自身。同時,近年來不少企業效益水平出現波動,對企業進一步開展節能減排工作有一定影響。
從胡遲對當前企業節能減排面臨的困境的分析來看,華潤模式不具有普適性,并非所有企業都有適合發展循環經濟的多元化產業,也并非所有企業能拿出巨額資金投入到節能減排的升級改造中。
當前,企業最急需的是加大對節能減排技術與信息的推廣力度、創建企業節能減排交流平臺并提供相關技術支持。
這意味著,作為循環經濟初期的探索者,華潤需要突破內部循環的壁壘,自覺肩負起推動整個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的歷史使命,輸出資金和技術,打造一個環保產業生態。事實上,華潤也是這么做的。
結語
2021年起,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當年的循環經濟探索者正以更高的站位,勇立新發展階段的潮頭,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著自己的解決方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2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